据劳动部门统计,扬州申报职业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有15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两万多人,但是申报率只有70%,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申报,健康监护率也只有80%。不少单位对职业病的防范不够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从事最辛苦、最危险工作的农民工则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之一。
江都的张晓兰就是一名深受职业病之害的打工者。2003年2月份,张晓兰经过招聘来到了当地的一家制鞋厂上班,一开始干得不错,可一个多月后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感觉身体不太好后,张晓兰就请假回家了,丈夫潘树海带着妻子赶到苏州市人民医院,在那里张晓兰被查出得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种和白血病类似的恶性血液疾病。医生推测可能与苯中毒有关。
2003年10月,张晓兰向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了职业病诊断的申请。然而申请并非一帆风顺,原来张晓兰从十六七岁就开始做鞋,先后在多家鞋厂上班,长时间接触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中的毒很难界定。企业用工的不规范也加大了处理的难度。最终经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庭协调,今年春节前,鞋厂一次性赔偿张晓兰10500元,经济补偿70000元。
记者了解到,2005年4月,扬州市疾控中心对全市的250个放射工作单位798名工人进行体检,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人血色素异常,B超检查异常者达到360人。还有不少工人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导致听力下降或失聪;在含粉尘、苯、铅等环境下工作,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扬州疾控中心李主任告诉记者,目前职业病正呈现出两大趋势。首先,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另一个是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的危害分布越来越广,上升势头也越来越猛。由于缺乏防护知识,企业用工不规范,农民工更是成为最大的受害人群,常常出现进厂几个月就染病、染了病自己不知道、知道了没有人给钱治的情况。因此,他建议进城务工人员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企业保障不能到位,面对金钱与健康,还是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