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4
黑心馒头我们不想吃
发布日期:2011-06-18

  据媒体报道,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在这些馒头的制作过程当中,随意地使用防腐剂还有添加剂,过期的馒头被重新加工再来出售,而且在玉米馒头当中随意添加色素。据统计,每天3万个过期馒头被回炉后流入市场。

  

  每天至少3万个黑心馒头流入当地各大知名超市,受到最大损害的自然是公众利益,消费者花了钱,还吃了“染色馒头”,真是件郁闷的事情。而这些黑心厂家尽管明明知道,这些“染色馒头”对人体健康有害,但却依旧悍然将之送进市场,这种胆气何来?这个问题尤为值得深思。

  

  一些细节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每天至少3万个问题馒头安然无恙地进入市场销售,而且一卖就是好几年,从来都没有出过事。这样的黑心钱赚得多无风险,多爽快。如果这一次,不是因为碰上“多管闲事”的强势媒体,可能这种行为还可以一路安全下去。但是,请问监管在哪里呢?市场监管者一直在干什么?

  

  政府机构作为扞卫公众利益的主要力量,在食品监管这件事情上,必须做到足够的尽职与高效率。否则,在这些违法违规的商业行为面前,一旦监管者成了稻草人,不闻不问不管,消费者就会深受其害。反过来说,如果一旦政府机构的监管过于疲软和软弱,过于麻木和乏力,那么,一旦不法商家们嗅到如此缺位执法的气息,在暴利的诱惑下,他们就会胆量横生,给你上黑心馒头、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火锅……他们的行为有多猖狂,敢于挑衅公众利益的胆量有多大,一定程度上而言,都直接取决于公众利益的“看家狗”——政府职能机构,他们是否具备了守护公共利益的本事和热情?

  

  现在,每天3万个黑心馒头入市,已经足以见证出这些商家们的肆无忌惮与胆大包天。显然,他们正是在监管乏力与软弱无能中,得到足够的“鼓励”,方才如此胆大妄为。作为政府职能机构,如果再不对这种行为下狠手、出狠招,让不法商家们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就难产生敬畏法律以及公众利益的经营意识。今后,还有可能以各种歪门邪道的招数,来挑衅公众。政府如果不真正有所作为起来,单单靠媒体曝光,对问题的解决,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