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医学界近年提出“第三年龄”——肠道年龄。科学家发现,肠道健康直接关系人的健康以及寿命。
肠道年轻可大大延缓衰老
肠道年龄,主要是指肠道内各种细菌的平衡程度,并以此来预测肠道的老化状态以及现代生活疾病的发病几率,从而评估人的健康状况。其判断标准,就是有益细菌的比例。有益细菌比例越高,肠道年龄就越年轻;反之,肠道年龄越老。
在胎儿时期,肠道是无菌的。婴儿时期,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有益菌比例高达98%,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到中年时期则降至大约10%。老年期有益菌进一步减少,而有害菌的数量增多,产生的毒素可加速肠道老化,导致长期便秘、大便异味和肠胀气。
研究发现,长寿老人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是普通老人的100倍,而普通健康老人又是患病老人的50倍。因此,生物和医学专家认为,肠道的年龄与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拥有年轻的肠道可大大延缓衰老。
不良生活习惯让肠道提前老化
但是,现代年轻人肠道老化的不在少数,女性尤甚。有些女性生理年龄只有20多岁,“肠道年龄”说有60岁也不过分。追根究底,偏食、过度节食、不科学减肥、酗酒、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难辞其咎。此外,应酬过多、精神压力大、情绪抑郁等,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老化。
或许你觉得,肠道老化就老化,我该吃吃,该喝喝,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就错了。中医认为“胃主受纳,主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主液;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对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做了生动的概括。胃肠道不仅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场所,还有排泄废物的功能。此外,肠道有自主的神经系统,能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其中一些胃肠激素还同时存在于脑组织中,即脑肠肽,这些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都有着广泛影响。
肠道功能障碍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糖和脂类摄入不足,可引起消瘦、疲乏无力、精神不集中等。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甚至还可影响性激素合成,出现性欲低下,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等。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记忆力下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缺乏,以及一些重要的矿物元素如钙、铜、铁、镁和钾等的缺乏,可引起精神消沉、情绪低落。
肠蠕动减弱,使粪便在大肠的停留时间延长,粪质变硬,可导致排便困难,引起痔疮、肛裂等。肠道老化,代谢的废物和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重新吸收入血,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如肝功能损伤、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等。此外,还可影响心脑血管系统,对高血压、心脏病产生不利影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病人,用力排便还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便秘、毒素的长期积累,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对女性来说,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有报道显示,每周大便少于2次者,4人中即有1人乳房细胞发育异常。
滥用抗生素也会让肠道老化
影响肠道年龄的因素很多,目前常见的因素有饮食、抗生素的滥用、不良情绪,以及外来细菌感染。
肠道老化的极端就是肠衰竭。研究显示,临终病人的肠道大部分都是衰竭的,肠道中的有益菌几乎为零。进食是避免肠道衰竭的重要方法。就普通人来说,肠道年龄和饮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过于精细的饮食或节食,会使肠黏膜细胞缺乏营养,肠道益生菌减少。因此,饮食结构失衡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肠道老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抗生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就是严重的后果之一,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当肠道内敏感的细菌(包括有益菌)被杀死后,艰难梭菌就乘机大量繁殖,引起假膜性肠炎。
肠道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包括脑肠肽,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以适应各种变化。不良情绪可引起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食用不洁食物后,致病菌进入肠道,使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比例失调,常导致肠道疾病。
消化科专家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滥用药物,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做到这些,让肠道重返青春不是梦。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坚持吃早餐,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少吃不利于有益菌群生长的高蛋白、饱和脂肪酸类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全麦类等食物。日本厚生省向国民推荐,每人每天摄取20—25毫克食物纤维。此外,可适量摄入含活菌的物质,比如乳酸饮品,通过直接将益生菌导入肠道,以改善肠道功能。
避免滥用药物。很多药物对肠道有损伤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等,由于其对肠道的刺激作用以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会损伤肠黏膜。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及时消除不良情绪,每天适当运动。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此外,养成天天排便的习惯也有助于保持肠道年轻。总之,肠道好,人不老,保持肠道年轻很重要。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钟雪晴、刘海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