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夏季养生

高温天气 尤应注意“温差病”
发布日期:2013-06-08

34℃、35℃!

  近段时间,岭南地区接连出现高温天气,空调降温已成为家庭和办公室的常态。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很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时常会因为气温忽高忽低而导致血糖、血压起伏,病情变化多端。温差过大引起的各种意外不能不重视。

  ●室内外温差以小于6℃为宜

  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天气热,血压会降低,病情会相对稳定。其实不然,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有资料显示,进入6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金来说,在酷暑时节,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大脑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同时,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高温天气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比较难受,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

  此外,天气热,出汗较多,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更大,更容易发生心梗或中风。同时,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现在空调使用非常广泛,很多人忽略了空调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从炎热的屋外进入空调房间时,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这些原因使得血栓、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容易在炎热的夏季高发。

  刘金来认为,空调降温有一个原则要把握:室内外温差以小于6℃为宜。最好是使用风扇,低档风慢慢吹,保持室内通风。不渴也要常喝水,等口渴了,身体已经缺水了。心脑血管患者尤其需要主动补水,可饮一些用金银花、菊花泡的茶水,既解渴消暑,又有降压的功效。

  心血管疾病患者,盛夏要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尽量不要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

  ●血压波动大,经常量血压

  有些“资深”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天气转热,同样的药,吃少了血压依然可以控制得很好,甚至可以达到正常水平。是不是因为夏天一到,降压药的药效就变强了呢?

  刘金来指出,其实,原因这不是药效变强了,而是天气变热,血管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而扩张,血流加快,阻力减小,同时人在夏季又容易出汗,血管内的水分相应减少,血压自然会降下来。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天热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相应减少药量。

  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缓解期”也不能松懈,因为这个时候血压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特别是由于空调的使用,室内温度会一下子降到23℃或26℃,温差过大,这当然也会影响到人的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忽高忽低,轻者让人头晕,重者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所以,刘主任提醒患者,一方面使用空调时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不要太大,另一方面要经常测量血压,并根据血压变化请医生调整药量,切勿自作主张减少药量。

  ●消暑贪吃,血糖起伏变化大

  进入夏季后,糖友们常常会发现原来控制得较为平稳的血糖却变得忽高忽低,上蹿下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说。这是因为天气炎热会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尤其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是因为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其他季节大,消耗的糖分也相对增多。同时,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比其他季节相对多,这也是造成夏天血糖偏低的原因。

  另一方面,酷热也会导致血糖向上蹿,其中的原因是夏季水果和饮料的摄入比其他季节多,面对西瓜、哈密瓜等清凉解渴的水果以及冰冻的碳酸饮料,忍不住馋嘴的话,血糖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往上飙了。

  为了糖尿病患者顺利度夏,陈主任指出,患者要适当补充水分,一天至少饮水1500-2000毫升,分次饮用,切不可怕多尿而不饮水,但要注意不能狂饮,尽量选择温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或低糖饮料,不可贪饮凉水、冰水,这易伤肠胃,引发腹泻,造成代谢紊乱,血糖不稳定。

  此外,夏季要加强血糖监测,除了常规测定空腹血糖外,更要重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监测,做好血糖记录,并定期到医院检查。

(作者 张华 许健 温志勤 徐晶)

(来源 羊城晚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