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一段唤醒中华民族心魂的传奇。这传奇里,气象学家徐缨,运用科学方法监测珠峰的即时天气,准确预测出冲顶窗口期,为方五洲等人的最终成功登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也因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根据徐缨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留居时间不超过3个月,受凉及劳累后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约1周内)发生猝死,临床诊断考虑符合急性高原性肺水肿。
急性高原性肺水肿已经得到大众的广泛认知,经过及时救治,目前本病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急性高原性肺水肿只是高原病的冰山一角,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心脏病)才是高原病中最大及最主要的隐秘杀手。
高原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它严重影响着那些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居民的健康,因此,本病也已成为世界各高原地区公共健康关注的焦点。
关于慢性高海拔疾病的国际共识的声明已经发布,其对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已被确立为如下:发生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原生居民或者长住居民。其特征是出现高红细胞增多症(男≥21g/dl,女≥19g/dl)、严重低氧血症;部分出现中到重度肺动脉高压,甚至发展为肺心病,最终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可在患者移到低海拔地区后逐步消失,而回到高海拔地区后重新出现。本病临床症状包括头疼、头晕、气急伴或不伴心悸、睡眠障碍、疲劳、局部发绀,手心脚心发热伴静脉扩张、肌肉和关节疼痛、食欲不振、精神不能集中、记忆力减弱。临床体征包括高红细胞增多症,严重的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脏衰竭。
成人高原心脏病诊断标准包括:心电图(心电轴右偏及明显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右室流出道≥33mm,右室内径≥23mm)、X线胸片(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7mm及或右肺下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10)、心导管(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无肺动脉压测定时,需具有两项以上方可诊断。
早期识别本病,脱离高原环境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肺动脉压力可完全恢复正常。但是由于大众对慢性高原性肺动脉高压认知不足,往往延误诊断及治疗,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转的右心衰竭,最终出现死亡。
因此早期识别慢性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对于本病的预后尤为重要。提醒非藏族高原移居及短期留居者以及藏族长期居民,若出现活动耐力下降,胸闷、气促、乏力等不适,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针对肺动脉高压病的相关排查。
作者: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 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