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起,上海市各大医院作为抗击疫情工作的中坚力量,真正做到了快速响应、全面部署,不仅在人力和物资上驰援湖北武汉一线,还在第一时间改建、扩建专用医疗场地,三至五天内快速完成,充分体现上海速度和上海精神;全力做好本市疫情防控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表现出极高职业精神、专业性和责任感,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医院后勤而言,工作覆盖面琐碎、场景复杂、工种繁多,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和诊疗秩序。通过各家医院的工作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后勤人员都表现出积极地工作热情和奋战到底的决定和勇气,在第一时间为卫生后勤疫情防控工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山医院——多管齐下、及时完工
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加强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山医院决定,将1病区改造成发热门诊随访病房。总务处在接到通知后迅速行动,在短短4天时间内就完成了从施工方案设计到开荒保洁的全过程。疫情期间,全院设置2799个消毒点,实施消毒登记,由保洁联盟负责检查。安排专人对风机盘管进风网、空调机组的过滤器与过滤网进行清洗消毒。采购970根紫外线灯管,加大污水处理消毒过程中氯的投放量,提高餐食标准。
仁济医院——迅速改建、紧急采购
1月23日,接到通知后,仁济医院后勤保障处迅速组织基建、物业、安保、餐饮等各条线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准备工作中,紧急征用5号楼(原干细胞中心)为专用医疗场地,并在四天内完成了超过一千平米的改建。迅速采购三百台医用设备等配套物资。同时对特殊时期的就诊秩序、陪护制度和餐食供应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岳阳医院——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1月26日,党委书记郑莉、院长周嘉紧急召开“岳阳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挥部”会议,决定立即启动发热门诊改造工作,限时三天,守住上海北大门。后勤副院长梅国江临危受命,在“人员紧、材料紧、时间紧”的情况下,多方协调,就地取材,配合医疗、护理、宣传、财务、药剂、设备、后勤、信息、保卫等多个部门,保证发热门诊于第四天上午8点准时开诊。
市十医院——快速响应、专业高效
在院部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基建处快速响应,积极配合临床完善、优化就诊流程,快速落实改造项目,充分利用院内既有房屋资源,制定隔离用房改、扩建方案,并克服节日期间工人、材料不足等困难,连夜赶工,第一时间打造十院版“火神山”、“雷神山”,为医院防疫隔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并紧急加装预检急救舱的“应急负压系统”和CT检查室的临时设备。针对疫情时期的餐食管理,十院后勤也做出相应调整,保护职工健康。
瑞金医院——科学安排、快速改建
瑞金医院紧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疫情初始阶段用三天完成“发热门诊”整体改建。五天完成“发热门诊专用CT室”专项建设,真正实现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六不出门”。春节期间克服困难,七天完成“发热门诊观察室”扩建工程,新建单人隔离观察病房十间。建立远程医疗指挥中心。快速完成医院新冠防控指挥部远程医疗中心的综合布线及现场建设工作。在迅速完成改进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在疫情期间持续推进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各类医疗废弃扫码登记,确保管理规范、运输安全。同时为奋战在发热门诊、发热留观室、感染科病房等重点岗位的职工提供送餐服务。职工食堂实施限流管理,鼓励打包外带用餐。并开通网上订餐系统,医护员工在线预订并可快速取餐。
儿科医院——彻夜奋战、全面优化
儿科医院在盛院长的带领下,后保部、安保部、科技服务公司及基建科通力合作,24个小时连续奋战,完成了6号楼传染病门诊和病房的改造工作。同时对传染病楼门诊就诊流程、服务场地消毒隔离的配置、运送物品和收集污染物的方式及病区内负压病房运行保障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优化。
中医医院——紧密配合、防控得当
上海市中医医院面对此次疫情,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争分夺秒完成门诊和病房改造,同时将安全防护列入重点工作,积极筹措物资、加紧医疗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各部门紧密配合。后勤一线人员在突发事件中不顾个人安危,配合支援民警对发热患者进行劝导安抚。充分体现了中医医院的强大凝聚力与抗击新冠的决心和勇气。
同仁医院——紧急配备、防控有力
同仁医院是本市第一家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在郑涛副院长的带领下,1月18日,第一时间改造发热门诊,仅仅三天时间就充实完善了设施,发热门诊拥有完备的设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清晰分隔,候诊区域内配备了充足的候诊椅,设置了饮水机,有独立的检查检验窗口、输液室、药房、卫生间等。发热门诊的隔离发热病房设有24间独立病房,使空间得到充分、灵活使用。规范了管理,部分就医的流程被合并和精简,在就诊患者激增的情况下,能做到人群有效分流,患者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还兼顾到长时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区,保证他们的休息质量。按照院内感染管控的要求,开辟医务人员通道,针对医疗垃圾建立独立处置通道,实行专人、专车、定时清运、单独存放,实现感染区域医疗垃圾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华东医院——调整重心、不忘初心
华东医院后勤全体员工、外包、维保单位取消春节休假,禁止到疫区探亲、旅游,筑牢后勤保障防线,坚持物资保障重心前移,严格控制防护物资发放,加强巡视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营,防护培训不留死角,消毒工作规范到位,严格落实回沪人员隔离观察。
肺科医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肺科医院作为定点医疗单位,后勤部门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做好防护和保障工作。为了防止空调系统的交叉污染,对重点区域空调滤网进行二次更换。为保障医务工作者吃得丰富、买得安心,医院后勤部门取消食堂堂吃的同时精心制定了“健康食堂套餐配给菜单”,每日免费为院内职工准备营养周到、配餐精良的套餐。为减少员工及家属外出、减低接触次数还充分运用了新媒体平台,在肺科之家订餐系统上“午餐预订栏”临时增设蔬菜等农副产品。肺科医院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就能打赢这场新冠病毒防疫战。
龙华医院——恪尽职守、汇聚大爱
面对疫情,龙华医院统一部署,后勤保障处、采购部、保卫处等恪尽职守,全力做好防护物资调配、医疗物资供应、消毒清洁、进院人员管理、膳食供应等各个环节的保障工作。连夜运送防护物资,消毒工作全面彻底、加强进院管理,站好抗“疫”前哨岗、职工食堂精心烹饪,暖胃又暖心。龙华医院认为疫情当前,没有局外人,医院的每个岗位都是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环,打赢疫情阻击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红房子医院——临危受命、从我做起
普陀中心医院——尽职尽责、秩序井然
小年夜将19病区改造为隔离备用病房。大年夜接到紧急通知,得知次日下午6点第一批医疗队员将出发赶赴武汉,总务科、设备科立即赶往医院打包出行医疗物资。与此同时,院内各条线临床服务部、保卫科、膳食科等也都尽职尽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疫情来袭第一时间,总务科立即开始采购护目镜、面罩等基本防护物品。
嘉定中心医院——临时搭建、就地取材
随着医院收治病例的不断增加,经过协商,紧急调运集装箱到发热门诊,作为一线人员的临时休息室。同时将17病区改建成备用隔离病房,对护士吧台进行物理隔断,并加装紫外线消毒灯。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紧急从报废仓库,与设备当中进行拆卸、修复,保证前线的正常使用。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通力合作、立体保障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是距离浦东国际机场最近的综合性医院,承担着浦东东部80万百姓的健康,也担负着守护上海东大门健康的重任。通过全院协调,基建科紧急改造了发热门诊区域,并开设出三个发热观察区共33张床位,安排科教楼教室作为员工宿舍,后勤保障部为一线人员准备茶水点心、调整配餐,勤消毒、勤巡检,增加布草洗涤频次,定时监测污水水质,共同守护人民健康。
光华医院——有求必应、稳妥高效
基建办三天完成了延安西路院区发热预检的装修,两天完成了新华路院区发热预检临时房的搭建,创造了后勤新速度。后勤工程人员还为医院安装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器、空气净化器,红外体温监测仪等,提高了预检分诊的效率,确保就诊患者的安全。
市七医院——相互配合、创造奇迹
1月27日下午四点,接上级通知,次日下午6点必须开始收治发热留观病人。后勤召集物业、安保、维修、基建等班组开会,整合人力、统筹调配,成立搬迁组、设计施工组、协调配合组。在26小时内完成了施工设计、物料准备、患者转运、医废转运等工作,为医疗救治保驾护航。
市六医院金山分院——舍己为人、分工协作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积极采购物资、进行病房改造、发热门诊修缮、加强对第三方公司——航效物业的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质量,助力前方作战。张伟忠副院长放弃陪伴生病家属,舍小家、顾大家,竭尽全力,24小时完成隔离病房改造。后勤保障各小组分工协作,机修班组、木工班组在二楼安装隔离门,电工班组紧急更换、安装照明灯及紫外线灯,确保隔离病房医疗工作正常运行。
闵行区中心医院——众志成城、共筑防线
闵行区中心医院积极落实工作部署,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后勤服务科在院领导带领下,全力保障医院日常运行,落实物资采购,不仅保障医务人员物资供应,还注意加强保洁、配餐员、电梯班等直接接触人员防护。为提升医务人员免疫力,调整菜谱、科学膳食,对新风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与消毒。
安亭医院——多重举措、守护临床
总务科本着保障物品采购宁可“备而未用”,决不能“需而未备”的原则,及时启动了后勤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快速完成5间标准隔离病房改造与防护物资的采购。每日对就餐区域消毒两次,温馨提示就餐人员分散、隔桌用餐,为医护人员把好“入口”关。为了不让职工聚集,总务科采取“线上”、“线中”、“线下”进行安全生产的学习和督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