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合理用药

说说房颤那些事
发布日期:2019-11-06

  什么是房颤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相当规律的。根据机体代谢的需要,心脏会以不同频率跳动,睡眠和休息时较慢,而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则较快。如果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出现了异常,则被称为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就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它是由心房的电活动紊乱引起的。其实,“房颤”这两个字已很好地描述了这种疾病,所谓颤动,就是没有规律的快速跳动。房颤时,心房以每分钟350次至650次的频率不规则跳动,心房失去了协调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室律绝对不齐,频率快慢不等,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无力以及焦虑等,同时伴有脉搏不规则和快慢不一。少数的房颤患者也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只有在体检或有房颤相关并发症时才会发现,比如发生脑中风后查心电图提示有房颤。

  房颤的病因和诊断

  几乎所有的心脏病都会引起房颤,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此外,一些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也会引发房颤。房颤也可在没有心脏病的个体身上发生,我们将这种房颤称之为“孤立性或特发性房颤”。房颤在开始发作时多是阵发性,随着病程的进展,发作逐渐频繁,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也渐渐延长,最后成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诊断房颤,心电图是效果相当明显的特异检查,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时还需要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另外,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如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等,有时也会派上用场。由于房颤的病因众多,寻找潜在病因相当关键,比如初发房颤者发现尚未治好的瓣膜病变、未能控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房颤的危害

  有关房颤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已经是医学热点。但非专科医师以及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房颤的危害性目前还是认识不足。许多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已出现血栓栓塞和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约20%的缺血型脑中风患者是因房颤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引起,75%的周边动脉血栓栓塞(如肾或肢体等),也与房颤有关。

  房颤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左右,成人患病率在0.5%到0.95%之间。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6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万人罹患房颤。由房颤引起的心衰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发现,房颤会引起心脏增大、心衰、心房内血液淤滞,这样便会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则可造成各种血栓栓塞症,如中风。研究表明,瓣膜病房颤的患者血栓栓塞发病率比无房颤者多17倍以上,非瓣膜病房颤的患者血栓栓塞发病率是无房颤者的5倍。同时,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作为一个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房颤本身会使患者的相对死亡危险性增加1.5倍至2.4倍。

  房颤不但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其对生活质量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远低于没有房颤的健康人。一般房颤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会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因而感觉不适,生活、工作质量均会受影响。部分房颤患者症状严重,可有明显乏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特别是合并有心衰的病人,日常生活都不能胜任。

  房颤的治疗

  对于房颤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或减轻症状,预防血栓栓塞和心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和上游基础疾病等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到目前为止,房颤患者应用最广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经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完成消融,一次手术可使约80%的患者无需药物就排除房颤发作;复发者再次手术,可使房颤的复发率降至5%;与此同时,消融可使部分复发者房颤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以往应用无效的药物可有效控制房颤。已有的研究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消融治疗能明显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刘少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