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房颤抗凝专家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共同分享了近年来房颤中风预防的临床经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强调:“房颤引发的脑中风比较严重,患者要重视中风的预防,应尽早选择抗凝效果好的口服抗凝药治疗,疏于抗凝的房颤患者时刻面临中风致残、致死的风险。”
房颤患者防中风 抗凝疗效最重要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跳频率不规则,心房泵血效率降低,房颤发生后,即使是短时间的,也有可能在心房形成血栓,血栓一旦随着血流阻塞脑动脉,就会发生脑中风。由于血栓较大,脑梗死的面积也会较大,致残、致死的风险更高。数据显示:由房颤引起的中风会导致超过40%的患者卧床不起,中风后30天内1/4的患者死亡。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由于房颤患者92%的脑中风为脑梗死,因此抗凝药对脑梗死的预防效果尤为重要。
香港大学心血管内科临床副教授萧颂华介绍,针对房颤预防中风的抗凝药分两类,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虽然价格便宜,但是用起来比较麻烦,需频繁到医院验血调整剂量,稍不留神剂量没有掌握好,药效就达不到。另外,华法林会导致颅内出血,而颅内出血死亡率非常高,虽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另外一类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相比,其好处是不需验血,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较低,同时比华法林还能再减少24%的卒中发生率。
阿司匹林不能 有效预防房颤中风
萧颂华介绍,很多患者相信阿司匹林可以预防房颤引起的脑中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来自香港的房颤登记研究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1年共有9727个房颤病人参与研究,平均年龄是77岁,在这些房颤病人中,40%的患者没有接受治疗,20%的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还有40%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于预防房颤患者的中风效果并不好,这种误区不只是在中国内地有,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普遍存在。”中国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科教授陈志鸿介绍,在台湾,过去的错误观念导致目前仍有60%左右的房颤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预防中风,根本起不到预防效果。
他详细解释说,一般中风就是脑出血,或是缺血性脑梗塞,而房颤中风是心脏引起的中风,是在心房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流阻塞脑动脉。这个中风你要预防它,就是要让血液不要凝集,防止血栓,就需要用到抗凝药。而国际上开展的数个大型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引起的中风效果并不好,在全球指南中已经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房颤中风了。另外,阿司匹林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跟华法林差不多,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希望大家包括医生赶紧更新知识,在预防房颤中风时要丢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只能用在非房颤的缺血性卒中上。”
房颤患者 需评估中风风险
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久性房颤,导致的脑梗死的风险是相同的。一些房颤患者症状不明显,往往感觉心脏好像少跳了一下,或者是心慌,但是一会儿就好了,即使到医院被明确诊断为房颤,也并不重视。
刘少稳介绍:“由于患者不了解房颤会引发中风,门诊说服患者服用抗凝药预防脑中风难度较大,医生应该和患者一起做一下中风风险评估,这个评估的总分是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大于等于75岁、糖尿病各占1分,先前曾有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只要总得分大于等于1分,就应该马上开始服用抗凝药治疗,越早服药,越能够减少中风的威胁。”
另外,针对已经发生了脑中风的患者,应该查查自己是不是有房颤,可以做一下24小时心电图检查,一旦发现房颤,就要马上开始抗凝治疗,预防中风的复发。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会议最后专家们给出了重要提示:对于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房颤患者,就诊时要清楚地告诉医生日常在服用哪些药物,比如你是否在吃阿司匹林等,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给出综合建议,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冯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