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体制下医院如何加快市场化步伐体制改革?
产权多元化争论未定,现有体制下医院如何加快市场化步伐体制改革,机制先行?
主持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张建琦教授
特邀嘉宾: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
广州市儿童医院院长曾其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小林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储小平教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孙洛平教授
将宏观产权改革与微观机制变革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7月23日上午,“生存与发展——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医院变革”2004国际研讨会第一次卫星会议“医院战略管理”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举行。在长达3个小时的对话中,来自官方、大型公立医院和学术界的与会嘉宾与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医院管理者互动热烈,争论频频,精彩观点迭出。
产权公私之争
张建琦:可以说,像医院成本管理粗放等类似难题,都涉及到一个宏观的管理概念,即产权,它决定了人事权、分配权以及资产处置权等。请问几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廖新波:从中央的精神看,目前国家对推进产权改革的热度有点冷下来了。像广东省人民医院这样的医院是政府必须掌控的,这是从社会卫生保障以及应急体系的宏观调控需要考虑。其实欧美以及全世界的医疗卫生模式都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
储小平:是的。对于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有些尝试表明,政府在甩经济负担的同时,发现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增加了,所以不敢推进得太快。
孙洛平:我不这样认为。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是比较低的,约有一半的人得了病去不了医院,在公平度和效率方面比西方差很远。
私有化并不意味着不能提供社会医疗保障,美国虽然大部分为非营利性医院,但其中政府办的也不超过20%,大部分为非政府非营利性医院,而且,美国的非营利性医院是在一个大的市场体系之中,我国则是在一个大的公有体制之下,像美国公立医院院长就不会由组织部来任命,所以同为公有,但在内涵上有很大区别。
现在政府对推进改制有点冷下来,并不等于说现有体制没问题,其实问题多得很。我的观点还是必须私有化。
曾其毅:美国在1995年前曾经就医院公有还是私有的问题进行过实验,10家民营医院与10家公有医院同期发展,结果民营医院一开始发展很好,但后来就渐渐衰落了。因为作为企业进入市场,盛衰就有个周期,政府就会觉得你不安全。而医疗在世界各国基本都定位在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这种不安全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国在非典以后对此也很谨慎。
张建琦:我觉得这个市场的盛衰周期并不是问题,此消彼长,一个医院倒闭了,自然有新的更适合市场需要的医院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