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识别老年痴呆从关注记忆做起
发布日期:2014-05-29
    上了年纪最期望啥?健康的身体;最害怕啥?得病拖累人。长期致力于老年精神疾病诊治的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教授一语道出老年人的心声。
 
  精神疾病可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病程可长达10年,负责照料的家属殚精力竭,患者却像一支渐渐燃灭的蜡烛,一点一点暗淡……
 
  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过600万。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4%—6%,80岁以上可达20%。该病的病因仍然不是很清楚。虽然现状让人沮丧,但肖世富教授还是给大家带来医学前沿的喜人信息,他介绍,借助显微镜和染色手段的帮助,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内可以发现三种典型病变:“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死亡”。与皮肤老化后出现的老年斑不同,脑内的老年斑是以β-淀粉样蛋白肽为主要成分的蛋白质代谢产物,β-淀粉样蛋白肽可引起神经细胞破坏,导致神经元突触的结构与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记忆和学习功能。利用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脑内老年斑的存在,也可以通过检测脑脊液中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的标志物来早期诊断。
 
  老年斑量的多少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阻断老年斑的形成和减少老年斑数量的措施,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思路。但迄今为止,这些治疗研究还未转化成有效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尚无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目前的治疗仅处于对症治疗或改善病情的阶段。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民众,都要对该病的病情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
 
  众所周知,阿尔茨海默病是造成智力减退直至痴呆的主要原因。当出现迷路、忘关煤气、不认识亲友等现象才想到就医时,说明已错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最佳时机。肖世富教授指出,近事记忆的改变是典型的早期信号之一,即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而对几十年前的事情还能记忆犹新。进入疾病的中晚期后,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空间的概念变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对被照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既然不能治好,吃药就是白费钱。”肖世富教授接触过的绝大多数家属在初诊时都曾抱有消极心态。其实,治疗和不治疗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目前主要有两大类治疗药物: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和改善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对症使用有肯定的疗效。在正确、及时、合理的用药方案下,患者的记忆、语言和思维能力可有明显改善或保持相对稳定,精神行为症状减轻或好转,临床症状进展相对缓慢,这对减轻家人的照顾负担意义重大。研究表明,这类药起效较慢,需经过数月治疗才能充分发挥疗效。那些遵守医嘱、采取维持治疗的患者,病情比较稳定,一般都能坚持长期治疗。
 
  在接诊过程中,有些中老年家属害怕自己未来也会得病,找来益智偏方,服用保健食品,极少数还有疑病症倾向,对此,肖世富教授建议,50岁左右的人群需要了解阿尔茨海默病预防知识,留意自身或家人的记忆能力的变化。目前认为控制某些危险因素可减少患病机会,譬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症,多读书,多参加竞技性的益智活动,戒烟,适量运动,减少抑郁或焦虑情绪,避免脑外伤等。60岁以上人群当发现脑力水平下降时,可每年到“记忆门诊”(老年精神疾病专病门诊)做一次神经心理测验,也称认知功能检查。目前包括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山医院、同济医院等在内的近30家沪上医院均开设了记忆门诊。
 
  面对日趋增长的庞大的患者人群,肖世富教授呼吁,要尽快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的长期照料难题。他建议,要破除就业歧视,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或照料者;在社区开设专业的阿尔茨海默病或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日托机构、康复机构或养老机构等。
 
  关爱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记忆变化,已经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势在必行的举动。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章苒)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