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也会腰酸腿痛肾衰竭
发布日期:2014-08-26
七成多发性骨髓瘤首诊不在血液科
病例一:62岁的王先生今年年初常常腰痛、背痛、腿痛,医院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尝试了推拿、理疗等多种疗法,效果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今年4月以来,王先生的腰腿痛日益严重,发展到双下肢无法正常活动。到医院做了详细的影像检查后,医生发现王先生的腰椎上有一肿物压迫神经,如不尽快手术有瘫痪的危险。医生排除了肺癌等原发癌的转移瘤后,实施了腰椎肿瘤切除术,病理显示并非骨肿瘤而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医学上叫多发性骨髓瘤。王先生随即转入本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治疗科,开始接受靶向治疗加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
病例二:一年前,62岁的杨阿姨经常恶心呕吐,在医院进行了消化系统检查没有发现病变。进一步血液检查却发现她的肾功能异常,肌酐水平是正常人的10倍以上,已经出现少尿等肾衰竭症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治疗一年后,杨阿姨的血检仍有很多异常指标难以控制。其中居高不下的免疫球蛋白异常引起了医生的关注,骨髓穿刺检查证明杨阿姨的肾衰竭是由一种血液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目前杨阿姨在本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治疗科接受了靶向和激素治疗,肌酐已经接近正常,准备进行干细胞移植。
病例三:40多岁的刘先生经常腹部胀痛,后背不适。到医院做腹部CT发现胰腺有肿瘤,做胃镜检查发现胃内也有肿瘤。医院对胰腺肿瘤进行了穿刺活检,发现该肿瘤是血液恶性浆细胞病的多发性骨髓瘤。这种恶性肿瘤生长在胰腺和胃部非常罕见。目前刘先生接受了靶向治疗和化疗,准备进行干细胞移植。
骨痛骨折、肾病、胰腺肿瘤。这些看似与血液毫不相干的疾病却都来自一种血液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本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治疗科主任张翼鷟说,血液肿瘤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白血病,而白血病发病率在各类血液肿瘤中排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最不为人了解,认知度最低误诊率最高。由于该病首发症状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骨骼、肾脏,加之诊断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病人往往发病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像以上病例的患者一样在骨科、肾脏科、消化科以及中医科接受各种治疗,直到该病中晚期才到血液肿瘤科就诊。张翼鷟提醒市民,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骨关节疼痛或骨质疏松,不明原因的贫血、蛋白尿、血尿以及反复感染,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血液科就诊,进行血液生化、免疫球蛋白测定、骨髓穿刺及骨骼的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患者首诊分散在各科室 医患认知度低误诊率高
张翼鷟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在骨髓中生成的浆细胞。正常的浆细胞负责生成对抗感染的抗体,而癌变的浆细胞则会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且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激活自身免疫,破坏肾、骨骼等重要脏器。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四,已经超过白血病,在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中排名第二。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发病高峰年龄为50至60岁,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只有不足3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首次就诊在血液科,首发症状各不相同的病人常常散落在医院门诊的各个科室。”张翼鷟说。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脏器和组织广泛,全身各部位都可能发病,患者往往哪儿疼看哪儿科。如骨痛骨折的病人从骨科、理疗科转来最多;肺部反复感染的会去看呼吸科;肾功能损害者则会到医院内科就诊,临床上有些病人透析很长时间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就诊的科室越多,诊断结论也就越多,从而耽误治疗时机。其次,骨髓浆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能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且不是均一分布,导致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极其繁琐,诊断非常复杂,ECT等常规检查很难确定,因此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2/3患者以骨痛骨折就诊 肾病贫血反复肺炎需警惕
张翼鷟说,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比较隐匿,在医生和患者中的认识都不足,临床误诊率高达40%。该病常被误诊为腰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骨质疏松、骨转移癌、慢性肾炎、营养性贫血、老年性肺炎等。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因此骨痛成了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2/3患者首发症状是骨痛。骨痛部位多发生在脊柱、盆骨、肋骨和颅骨,四肢较少。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会引起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患者常有几处骨折同时发生。而一旦椎骨骨折可能增加对脊柱神经的压迫,导致麻木、疼痛或者下肢肌肉无力。也有骨髓瘤细胞生长在脊柱椎管内压迫脊髓,导致重度背痛、肌肉无力或者瘫痪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有些病人也可出现骨骼肿物。除骨痛外,多发性骨髓瘤还有以下临床表现:反复顽固型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常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反复发生感染,要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等应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骨髓瘤肾病。患者常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贫血和出血。由于瘤细胞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90%的病人有贫血表现。同时,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有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时内脏及颅内也有出血;血黏度高。部分患者血浆M蛋白增多,产生高黏滞血症,血管内血流缓慢,患者常感到头晕、复视、视力减退甚至出现昏迷。
骨髓穿刺是最重要检查手段 70岁以下可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张翼鷟说,“以往传统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中期患者生存期只有三年左右,但目前有了较大改观。由于该病发展不像急性白血病来势凶猛,大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加之新一代的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均可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并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阻止其对不同器官的损害。可以说,多发性骨髓瘤已不再是一种可怕的癌症,而是一种有希望治愈的疾病。”
张翼鷟认为在各种检查治疗手段中需要提醒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属惧怕骨髓穿刺,有些人甚至认为这种检查手段可能导致瘫痪。骨髓穿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必不可少的检查之一,骨穿对人体没有伤害,高龄老年患者也可进行。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该病重要治疗手段,60岁以下患者应积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60至70岁应酌情处理,原则上应尽量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70岁以上不宜进行。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一大进步,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价格便宜,操作简便,造血恢复快,已被广泛采用。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但相关死亡率高,主要用于有合适供者的年轻患者。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