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范先生是某单位负责人,一天在主持开会时突然觉得头痛剧烈,难以忍受,并呕吐几次,急送医院做头部CT及DSA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他颅内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询问病史得知,范先生平时偶有头痛,但因工作忙碌未引起重视。
48岁的蔡先生是某公司部门经理,体型较肥胖,平时嗜烟酒、不爱运动,经常熬夜、应酬,饮食口味较重,检查出有高血压、高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等,但未予以重视。一天上班时突然出现言语模糊不清,右侧肢体完全瘫痪,不久出现神志模糊,送医后行头部CT、DSA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刚过46岁的刘先生,为白领阶层,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及基底动脉斑块,局部血管重度狭窄。因工作繁忙,一段时间内未规律服药治疗,不久出现2次发作性眩晕、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每次持续数分钟后即自行缓解,亦未重视。1周后再次发作,出现瘫痪、昏迷,并持续未缓解,送医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
很多中年人为了工作事业,整日奔波;为了释压、应酬,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惯,甚至一些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亦丝毫不加注意,疏于检查、懒于防治,殊不知脑卒中的风险已悄然来临。统计发现,如今高压下的“40-50”岁人群已成为脑卒中好发人群。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脑卒中是可以早期防治的。首先,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合并房颤等,以及吸烟、酗酒、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越高。只有积极控制好危险因素,经常进行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门诊体检,专科指导,合理规范的治疗,将血压、血糖、血脂等平稳控制在正常水平,才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其次,应提高早期识别脑卒中的能力。当发现如下征兆:如突发一侧或双侧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突发意识模糊或昏迷;突发言语障碍或语言理解困难;突发复视、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突发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突发眩晕、呕吐,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等,即使症状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亦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让患者就地侧卧,尽早送至医院专科诊治。
由于脑梗死后,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所以,一旦发生了脑梗死,应争取在溶栓时间窗——即发病后3-6小时内(越早接受溶栓治疗,疗效亦越好)送到有专科治疗资质的医院开展溶栓治疗,以争取有溶解血栓、再通闭塞血管的机会,从而达到迅速改善病情,显著降低残疾几率的效果。
(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