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作为感冒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是由痰液刺激引起的,咳嗽对人体健康而言,可谓有利也有弊。其作为一种保护性的呼吸反射活动可有效地促进痰液的排出,但过度剧烈咳嗽又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出血进而影响工作、休息等。
当存在痰液刺激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通过摆动,将其移至咽部,后经咳嗽排出。故在有痰的咳嗽时,急着使用止咳药,不但不利于痰液的排出,反而会使得含有蛋白质的痰液淤积于呼吸道而成为细菌、病毒生长的温床,进而加重感染、阻塞呼吸道甚至引起窒息。
为了缓解剧烈的咳嗽症状,止咳药的应用较为常见。常见的止咳药可分为中枢性与外周性两类。中枢性的止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呼吸中枢而发挥止咳作用,如可待因、右美沙芬等。外周性的止咳药则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任何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如苯佐那酯。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对违法销售含有可待因类的复方口服溶液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了查处并发出了相关通知,以防出现滥用的情况,这使得大家对于正确合理使用止咳药高度重视。
除了不利于痰液的排出,含有可待因的中枢性止咳药还存在着一定的成瘾性。可待因属阿片类生物碱,可抑制延脑呼吸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然而反复应用则可产生成瘾性,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此外,还具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在超剂量滥用时,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并可抑制肠道蠕动而引起便秘。特别是在儿童用药时,更应当注意用药剂量,尤其是在使用成人镇咳药物时。
咳嗽只是人体对痰液的自然防御,当痰液咳出后,呼吸道所受的刺激必然减少,咳嗽的症状也会相对减轻。相反,痰液滞留则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症状,因而在咳嗽发生时祛痰是关键。总之,止咳不宜盲目用药,应做到对症治疗,且用药剂量应当准确,例如滥用抗生素的治疗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止咳就应当从安全祛痰入手,稀释痰液,去除细菌的培养基、减少气管刺激,从而达到止咳的目的。止咳药适用于无痰的剧烈干咳,对于痰多者应当慎用或禁用,以避免炎症的加重、呼吸道阻塞或窒息的发生。多痰者,更应以祛痰为主,通过服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稀释痰液,使其易于排出,必要时可通过超声雾化的方式给药,以提高疗效。对于具有成瘾性的镇咳药,应谨慎服用并且不宜长时间给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石浩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