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狼疮”三种病
发布日期:2015-01-28
皮肤科疾病中以“狼疮”命名的就有三个,分别是寻常狼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和红斑狼疮。虽然病名中都有“狼疮”,且皮损都好发于面部,但它们的病因和治疗都不一样。
寻常狼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结核。结核杆菌可经皮肤的破损处直接感染皮肤,也可由破溃的淋巴结、骨关节结核病灶直接或经淋巴管蔓延到皮肤,内脏结核病灶也可经血流播散到皮肤。这种疾病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十年不愈,病变最易累及面部,其次为四肢、臀部和颈部,表现为许多苹果酱色结节和斑块,极易破溃形成溃疡。愈合后的瘢痕呈高低不平的条索状,影响外观。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该病病因不明,过去认为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但目前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对破裂的毛囊产生的一种异常反应。皮损呈淡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不痛不痒,好发于眼睑下方,呈线状排列,重者可累及面部。这种狼疮进展较慢,持续数月或数年才渐渐消失,愈合后留有凹陷萎缩性瘢痕。
红斑狼疮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缔组织疾病,好发于15-40岁女性。这是一个谱系疾病,一端为盘状红斑狼疮,仅累及皮肤,另一端为内脏多系统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皮损呈界限清楚的红斑,上有鳞屑,好发于两颊和鼻背部,严重者可泛发于四肢、手背、手指及躯干。面部蝶形红斑是该病特有的皮肤症状。累及其他系统时可有关节痛、狼疮性肾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其他表现。
治疗方面,寻常狼疮应抗结核治疗,而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和红斑狼疮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
(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董正邦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 吴叶青 整理)